推广 热搜:
您的位置:首页 > 宠物百科 > 宠物资讯 >

土鲮鱼特点及生活习性

2024-09-01宠物资讯
关键字:动物百科
鲮,也叫土鲮鱼,属鲤科鱼类,全身有角质鳞片,无牙齿,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等,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,是国内华南淡水主要养殖鱼种之一,性怕冷。鲮在古时候神话传闻中是人面鱼身的人鱼,亦作陵鱼。形态特点鲮,一般体长15~25厘米。体长两侧扁,后背在

鲮,也叫土鲮鱼,属鲤科鱼类,全身有角质鳞片,无牙齿,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等,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,是国内华南淡水主要养殖鱼种之一,性怕冷。

鲮在古时候神话传闻中是人面鱼身的人鱼,亦作陵鱼。

土鲮鱼特征及生活习性

形态特点

鲮,一般体长15~25厘米。体长两侧扁,后背在背鳍前方稍隆起,腹部圆而稍平直。头短小,吻圆钝,吻长略大于眼径。口小,下位,呈弧形。上唇边缘呈细波形,唇后沟中断,下唇边缘布满乳突。上下颌具角质锐缘,与唇。离别。须2对,吻须较粗壮,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。下咽齿3行。鳞中等大,圆形。侧线平直,侧线鳞38~42枚。背鳍无硬刺,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。胸鳍尖短,尾鳍宽,深叉形。体青白色,有银白色光泽。胸鳍上方、侧线上下有8~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,堆聚成菱形斑块。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。

形态特点

鲮,体梭形,侧扁,腹部圆,后背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头短,吻钝圆,吻皮下垂覆盖于上唇基部,边缘光滑,上唇发达,边缘具裂纹,与上颌离别。口下位,呈一横裂,只在口角处稍下弯;下唇和下颌离别,边缘和外面近边缘处有1条狭带,具肉质细乳突。上下颌角质化。须2对,吻须较粗壮,颌须短小或退化。体上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,体侧在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-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成为1块长菱形的斑块,幼鱼尾鳍基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斑点。

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江河中的中下层,偶尔进入静水水体中;对低温的耐力非常差,水温在14℃以下时即潜入深水,不太活动;低于7℃时即出现死亡。

冬天在河床深水处越冬。以着生藻类为主要食料,常以其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岩石等物体上刮取食物,亦食一些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植物质。性成熟为2冬龄,生殖期较长,从3月开始,可延至8、9月。洪水期间亲鱼群居产卵场,相互追逐,还会发出咕咕的求偶声,产卵场合多在河流的中、上游。

容易见到的鲮鱼个体为500克左右。在天然水体中可长到重2-2.5公斤、长60厘米,个别可达8公斤。产量高,为产区的要紧经济鱼类,也是广东、广西的著名池养鱼。鲜鱼肉入药,有活血行气、逐水利湿的效果,主治膀胱结热、黄疸、水肿膨胀等症。
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